10年經驗的資深設計師,總結了這份 UI 配色設計終極奧義
配色,設計師的世紀難題。從平面到屏幕,CMYK 到 RGB,墨點到像素,色彩越來越豐富,形式越來越復雜。UI 的開展從擬物的繁瑣細節中擺脫出來,卻在色彩的展現中放飛了自我。
零賣業有個有趣的鉆研成果 —— 「七秒鐘定律」:人們在挑選商品和服務時 ,只需求 7 秒鐘就能夠斷定是否感樂趣,而在這瞬間的 7 秒鐘內,色彩的作用占到了 67%。
要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中進入這么多顏色,并連結其中的聯系和邏輯,實在不易。若你還對配色一無所知,完全不知道配色應該怎么入手,辣么你需求打聽一下,我幾年經驗總結的配色思路。
拾色器中的黃金三分法
無論咱們用 PS、AI,還是 Sketch、XD、Figma,和色彩打交道至多的地方即是拾色器窗口,咱們來看看這些案例:
固然是不同的應用,但是這個拾色器的用法如出一轍,但是,許多新人并無搞懂拾色器的正確應用邏輯。
許多人知道,UI 的色彩使用 RGB 模式,但是拾色器要緊的選色道理遵循的是 HSB 模式的邏輯,也即是色相(H)、飽和度(S)、明度(B)。
HSB 是色彩科學中對全部顏色屬性的表面劃分,是種觀點上的定義,能夠用來注釋任何色彩,也即是說能夠和 RGB 和 CMYK 互相轉化,且 HSB 的選色邏輯更清晰、簡潔、精悍。
因為一個正確的選色過程,是先斷定出色相,然后再在這個色相維度下選出明度和飽和度,因此咱們首先要關注色相選定條。
細心的同窗應該已經發現了,它們的首尾都是血色,那是因為色相的序列是一個首尾相接的環形模式,因此它現實上即是色環的柱狀展示圖,應用起來和色環沒有現實差別。
接下來就要說到重點,飽和度和明度選定區,我自己使用的習氣,是將這個選定區通過黃金三分法的方法切割成等比的 9 個區域,然后明白它們在 UI 中的對應感情和應用場景。
在以前的大量剖析中,互聯網產物的主色和重要輔助色都會往右上角聚集,少許次要、不可點的色彩聚集在中上方,而筆墨背景色則聚集在左側,無人區則是咱們重點避讓的對象。
底下咱們剖析幾個案例,看看它們在這個選定區中的色彩漫衍情況:
大家也能夠自己拿少許合流的應用做截圖,然后把它們的 UI 元素色彩分列到拾色面板中,就會得到根基一致的結果。牢記這9個區域的場景劃分,能夠贊助咱們很高效、平安地實現 UI 配色。
UI配色中的色彩選定
在浩繁的 UI 設計規范中,色彩片面的介紹,都勢必包含三品種型,劃分是:
- 主色:應用的焦點色彩,品牌色
- 輔色:豐富頁面視覺和轉達效果的次要顏色
- 中性:沒有色相的筆墨、背景用色
1. 主色的選定
主色是一個應用的最焦點的色彩,品牌的象征色,好比想到餓了么的藍色、微信的綠色、京東的血色、淘寶的橙色。
斷定主色,并無大家想象的辣么復雜,它的要點在于——你想讓用戶感覺到類感情,然后通過感情關聯一個大致的色彩局限,再進行微調。
在今天的互聯網產物中,主色的應用選定局限在拾色器區域的右上角,前方已經有注釋了。這和平面設計中的用色有很大的不同。
挪動端產物要在一個方寸大的空間中爭奪用戶的注意力,引起用戶的樂趣,辣么低飽和平淡的色調是無法實現這個指標的,因此今天主色飽和度越來越極致,好比咱們之前整理的一篇總結:
為何支付寶要換 Logo 顏色?剖析下目前 Logo 的主色趨向
再加上屏幕的 RGB 表現特征,高比擬度,高動靜局限的特質能給用戶提供更好的觀感。因此選定主色最平安的做法,即是在斷定色相范例后,在右上方區域選出適宜的色值。
2. 輔助色的選定
輔助色是豐富應用中的次要色彩,它會包含一到幾何個和主色不同的色彩,除了品牌轉達外,具備更強的實用性。
前方咱們提到過色環,這里就要派上用場了。咱們知道色環是個色彩序列首尾相連的環形模型,它蘊含一個最質樸的準則,即兩個顏色在這個環形中角度越大,辣么視覺迥異性越大,比擬越強,好比下圖的展示:
這些配色的模式是不能夠閉著眼隨便挑的,它們僅僅作為一個色彩比擬度的校驗規范。而真正輔助色的選定,是憑據現實場景的功效決意的。
好比通知、提醒、作廢用大血色,確認、和議用綠色大概藍色,收藏、打分、評價用橙黃色。都是已經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了規范的用色范例,跟著通例技巧來做,是沒有別的思路的情況下最簡單、最平安的輔助色選定方法。
沒有規范元素用色的情況下,再思量應用色環的 「角度準則」,越需求被突出的顏色,能夠在色環中離主色越遠,越不需求被突出的則越近。
好比下方攜程的案例,主色在藍色的情況下,支付、保險金標簽這些需求被重點突出的色彩,使用了主色的互補色, 讓咱們一眼就能瞥見并產生猛烈的操縱愿望。
3. 中性色的選定
中性色,是頁面中筆墨、背景用到的顏色,它們負擔起最根基的層次闡揚、便于閱讀的重擔。多數小白覺得中性色無關緊要,現實情況湊巧相反。
主色輔助色決意了界面視覺是否出彩,而中性色的應用直接決意了頁面能不能夠正常使用。若看過相對多的原型案例,就應該清楚,即便惟有黑白灰的狀況下,咱們明白這些頁面和進行使用也不會有絲毫的障礙。
中性色的配置,即是訂定一個由深到淺的灰度階梯,應用在對應權重的元素上,色彩輕重的要緊校驗依據是 HSB 中的 B(明度) 值。
中性色固然指的是無個性,但并不是只能用純灰色,多見的一種做法,即是為中性色增加適量的藍色飽和度,提升觀看體驗(滿足RGB的某種特征)。
這種做法,顏色越淺的時分飽和度應用色值就越低,將這個規則在拾色器中進行闡揚,辣么咱們就能夠得到一個 L 型曲線,我稱它為 「中性曲線」。
掌握對于主色、輔助色、中性色的選定技巧,辣么對于UI配色的奧義來說,你已經掌握了一半,接下來就要打聽更詳細的現實思路了。
配色方法的四象限
配色并不是惟有色彩的色值自己,大家一直在鉆研種種色彩生理學和表面,卻很少體貼它們怎樣應用,怎樣配置。
因此,我憑據主色和輔助色應用總結了一個配色的四象限表格,再劃分看看它們對應的案例:
1. 主色占比大,色彩豐富度高
主色會作為頂部標題欄或別的重要模塊中的背景色,進行大面積應用,加深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和辨識度。而產物中又包含了大量功效和服務,需求用豐富的色彩來進行暗示,吸引用戶關注。
2. 主色占比大,色彩豐富度低
這類配色中,主色的應用占比也大,出現頻率高,鮮有別的顏色出現。相對適用于圖片內容豐富的題材中,大概是相對正式、品牌感強的應用。
3. 主色占比小,色彩豐富度高
這是多數合流應用的趨向,低落主色占比,留出更多的空間給內容模塊的展示上,突出自己帶有的服務和功效。
4. 主色占比小,色彩豐富度低
通常,會應用這種方法是因為產物的服務是相對單一,但也需求用戶投入注意力的應用,設計師就會盡力以免賜與用戶過量的攪擾。
每次在進行配色的時分,咱們都需求對自己要應用類配色應用方法做出計劃,然后再著手實行。有了這個指標,后面在整個項目的設計中的配色步驟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配色流程演示
在現實前,咱們要簡單講講一個應用大概界面的規范配色的流程了,流程順序以下:
詳細應該怎么使用這套流程,咱們用一個圖蟲APP改版的案例來做演示,首先從四象限中的第一個主色占比高、色彩豐富度高的范例做起。
1. 配色流程演示
原型是 UI 設計的根基藝能了,在首先詳細設計、配色前,搭建頁面的框架原型是一個必備的條件,底下,是咱們已經籌辦好的原型案例。
然后,咱們斷定以橙色作為應用主色,并在拾色器中進行確認。
有了主色,就能夠對頁面進行色彩添補和圖片添補了。既然咱們主色是占比大的,辣么首先能夠用到的即是頂部標題欄的背景色了,以及底部 Tabbar 中的選中色,大按鈕色等。
接著,咱們首先整理中性色的使用,選定新的顏色來添補筆墨和背景,清晰的闡揚模塊層級,筆墨消息的權重。
最后,即是增加輔助色和別的色彩的元素了,這個步驟建議都是放在最后一步操縱。因為色彩越豐富,越難控制,容易讓整個畫面顯得雜亂無序,因此先實現基礎搭建,能夠更好的贊助咱們校驗彩色的使用是否合理。
底下,咱們使用彩色的金剛區圖標,然后將用戶關注、認證用戶、標簽等元素使用別的色彩,來豐富頁面的色彩內容。
2. 別的配色范例應用
憑據第一個方案,咱們能夠再用這個原型來實現別的的三個方案的配色。
好比底下的主色占比大,但是色彩豐富度低的。因為已經不太適用別的輔助色,因此主色添補上咱們不再添補頂部導航欄的背景,而是將更多元素應用主色,削減輔助色數目。
然后是主色占比小,色彩豐富度高的方案,進一步低落主色應用的比例,然后在金剛區、標簽等處使用較為豐富的配色。
最后,即是主色占比小,色彩豐富性也低的方案,辣么使用中性色的元素就首先增加,只保留最焦點的少許元素使用主色,和極少的輔助色。
憑據四種不同的配色方案,咱們就能夠得到四種不同的配色結果和風格,在每次設計首先實施前,咱們都能夠憑據這種做法來做嘗試,并選出自己寫意的方案。
要再次夸大,UI 配色是極端夸大形式的應用科學,最后做的往往會和一首先想的效果有極大收支,因此需求咱們有幾個備選方案,能夠隨時進行調整,并選出合理的那個。